对中国逆差大增,韩国企业好日子到头了? | 陈经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底线思维 Author 陈经
2022年财富500强,韩国有16家,数量排各国第7。中国(含香港)136家,美国124家,靠经济规模统治了榜单。排3到6位的是日本40家,德国28家,法国25家,英国18家。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,发展到能与这些老牌发达国家竞争产业,可以说创造了中小国家发展经济的最大奇迹。
中国与韩国人均GDP增长曲线(1960-2021)
二战后,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,中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。如果说哪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还能压中国一头,也只有韩国了。2021年韩国人均GDP高达34998美元,是中国12556美元的2.8倍。
但是,经济发展十分成功的韩国,社会却显得不太对劲。如2022年韩国总和生育率跌到0.78的可怕数字,全球最低。一个妇女终身要2个子女才能理论上延续人口数量,0.78是不可思议的低。这也导致了一些怪现象,如30-40岁女性三分之一未婚(男性一半未婚),2022年40-44岁结婚的女性(1.09万人)比20-24岁(1.01万人)结婚的女性还多。
再如韩国年轻人抱怨生活艰难,物价高、债务多、压力大,生活成为残酷淘汰的“鱿鱼游戏”。许多韩国年轻人热衷于炒币,企图一夜暴富,摆脱无望的生活,还普遍想移民。
如果说这些是社会现象,韩国社会问题由来已久,最近几年,韩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迹象。
从上图的中韩两国GDP增长率变化来看,在1980年以后,韩国的增长率波动明显比中国要剧烈。这是小国缺少经济纵深的表现,韩国被称为“世界经济的金丝雀”,对风吹草动较为敏感。这是因为韩国制造业商品出口种类很多,与世界多个大型经济体联系紧密,有什么动向韩国会较早表现出来。
最近几个月,韩国不断报出创纪录的贸易逆差数据。2022年,韩国贸易逆差457亿美元,创有统计数字以来最高,而2021年还是648亿美元顺差。中国本来是给韩国顺差的,2018年556亿美元是韩国最大顺差来源,之后大幅下滑,2022年降至12亿美元。2023前2个月中国转为韩国最大逆差来源,逆差50.74亿美元。
“金丝雀”受惊之后,又能恢复正常,韩国经济面对一般的冲击,波动以后总能又恢复过来。因此,三星等企业还发明了在半导体产业不景气时“逆向投资”的大战略,越是危机越敢行动。
但这次韩国经济的波动,如果主要冲击与中国有关,就不好说了。中国经济有“海平面”的说法,不断上涨淹没陆地与海岛,淹没了就回不来了,影响不是波动的,而是一次性的。
笔者认为,东亚以韩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产业残酷竞争模式,有其本质弱点。韩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成绩,但是代价沉重,而且也难以突破国力限制,无力与中国竞争。韩国启图以世界最强的龙头企业拉动整体经济发展,这个策略已经难以为继,需要转变观念,回归发展经济的本原,改善国民生活品质。
一、韩国经济模式
韩国国土狭小,仅10.3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浙江省大小,没有值得一提的自然资源。人口5100多万是主要的资源,老牌工业国家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也就是5900-6800万人,规模相近。因此,理论上韩国可以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工业人口,在多个制造业领域取得世界级竞争力,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。这也是韩国一直以来的发展国策,依靠东亚儒家的长远规划和勤奋执行能力,加上韩国人特有的偏执,实现了经济奇迹,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工业强国。
后来韩国也努力发展文创业、游戏业、旅游业等国际化第三产业,搞得有声有色,如K-POP流行全球,出现了“韩流”文化现象。一些韩国偶像组合风靡全球,卡塔尔世界杯主题曲就是由防弹少年团的田柾国演唱的。2021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124亿美元(其中约70%是游戏),相比20年前增长20多倍,计划2027年增长到250亿美元。但是相比6800亿美元的出口额,规模仍然不算大。
无论如何,韩国在产业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是极为震憾的,考虑到其原本的弱小地位与资源贫乏的背景,在国际经济里努力奋斗出人头地实属不易。
为此,韩国发展经济需要有一些“人所不能”的大招,如“敏捷”。韩国人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产品开发、工程建设,同时又追求发达国家水准的质量。这样就有成本和速度优势,比日本慢吞吞的工匠精神有效率,又领先于中国的产品技术,精度更高。韩国不少产业确实通过快速行动,赶超了日本。如芯片业,既赶超了日本,又对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优势,芯片制程、存储芯片产能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领先地位。
韩国还特别注重合力发展,企业对标的就是全球业界龙头,多元混业经营,多个产业协同,不断突破进入新的高科技行业。因此,韩国公司的发展目标,是奔着与小国地位不相称的全球大公司去的,产生了多个世界500强企业集团。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大公司,成了国民经济中无所不包的巨无霸。
但是国民如此拼命、产业如此成功的韩国,在世界经济中却并没有取得安全的地位。按韩国年轻人流行的“脱离苦海”的说法,韩国经济还在“苦海”之中,一些焦虑溢于言表,仿佛奋斗没有尽头。例如韩国芯片业、汽车业、新能源产业,都面临残酷的竞争根本没法松劲喘气。2022年,韩国连续13年贸易顺差纪录被终结,出现了400多亿美元的逆差,这对于以制造业出口为根本的经济体,是很不好的信号。
相比之下,中国虽然一些产业仍然不如韩国,也有各种经济问题,但是2022年贸易顺差却大创新高达到8776亿美元。同为依靠制造业的重要经济体,韩国显然焦虑更多。
韩国的经济路线决定了,企业必须要做到世界一流,参与残酷的经济竞争,并在其中胜出。这是一条对于韩国来说过于沉重的路线,即使成功,也已经付出生育率剧降等重大代价。而且更大的问题是,想要竞争胜利,不是努力拼命就可以的,先天的“命格”就不行。当竞争日益残酷,卷到最后,就会发现韩国由于国力弱小的劣势,最终拼不动。
二、与中国竞争发展高科技不是出路
韩国企业的竞争对手,虽然是面向全球,其实主要在东亚。如果没有东亚其它对手,韩国企业相比欧美企业,还是有相当优势的。但是在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之后,韩国企业的劣势就全面出现了,会越来越苦。
韩国科技企划评价院的《技术水平报告》,多年来一直评估韩国各行业“领先”中国的时间。如2022年的报告结论认为,2010年还领先中国3年的韩国技术水平,到2020年已落后中国0.1年。
“在调查的11个产业种类中,除了国防领域,调查分析了建设交通、防灾安全、航空航天、机械制造、纳米材料、农林水产食品、生物医疗、能源资源、环境气象、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10个领域。2010年,韩国除了在航空航天领域落后中国0.1年外,其他9个都领先。但到2020年,韩国在多个领域被中国赶超——航空航天、生物医疗、能源资源、信息通信科技和软件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,原本被视为IT强国的韩国,如今在移动通信、系统软件、人工智能、虚拟技术等新一代技术上,已把主导权让给中国。剩下的几个领域,韩国领先中国也不过半年左右。首尔大学工科学院教授李正东表示,韩中都坚持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,为确保技术主权,韩国现在到了向先导型发展模式转换的时候了。”
有些细节容易引发吐槽,如2010年“韩国航空航天落后中国0.1年”(2020年变成落后3.5年),这个时间差距是如何评估的,很难想象。也许韩国为了鼓舞士气,有意拉高了本方的技术水平。大致意思,中国不断拉近与韩国的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差距,已经反超,这个定性应无问题。
对于韩方来说痛苦的是,如果在技术水平上不领先中国,由于经济规模十倍以上的极大差距,就很有可能在与中企的竞争中全面不敌。首先就表现在中国市场上,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份额崩溃。在美国全面打压中企的背景下,韩企在全球市场上还能勉强维持份额,但也出现了颓势。
在手机、面板、汽车、造船、家电、新能源、芯片等多个领域,中韩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。如三星手机2013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9.7%高居第一,后来跌到1%。在全球,三星维持住了第一的份额,美国限制中国手机企业品牌帮了大忙。
2021年,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终结韩国17连霸,市场份额41.5%,2022年进一步增至43%。2023年2月,大陆面板厂占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的70%,台湾20%,日韩9%。LCD面板领域,2021年大陆面板厂商份额50.9%,韩国厂商份额14.4%,处于不断放弃状态。韩企占优的OLED面板领域,2021年份额有82.8%,但是2020年是98.1%,中国厂商份额从1.1%增至16.6%。2022年第三季度,在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,中国厂商已经占据全球30%份额。
韩系汽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崩盘。2012年,韩系汽车中国市场份额超过10%,2019年降至4.7%,2022年一季度降到崩溃式的1.8%。2022年现代、起亚等韩系车在全球有8.1%的市场分额,排在第三,仍有不错的市场地位。但是中国汽车已经杀向全球,短短两年出口翻三倍,2022年汽车出口311万辆,2023年将超过日本成为汽车出口全球第一。
在中韩直接对决交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,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,已经压倒了韩国的LG新能源、SK On、三星SDI。中国厂商市场份额超过60%,韩国企业在增长率方面已经无法跟上。
芯片行业,三星与SK海力士在存储器领域是全球霸主,用血腥的价格战将日本与欧洲厂商打得破产,二者合计占全球70%的市场份额,美国的美光占据25%。但是中国厂商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,长江存储、长鑫存储分别在NAND和DRAM两大领域发力。实际上三星与SK海力士就十分倚重在西安与无锡的存储器生产厂。一旦中国厂商摆脱了技术限制,市场必然重新洗牌。
从众多领域可以看出来,韩国确实相当有实力,在不少重要工业领域有不错的全球市场份额。但是,这些领域中国都在发起冲击,看趋势必然是会超过韩国企业的。而这几乎就是韩国在工业领域的精华了,中国企业突破以后,增长速度又特别快,没有多少好日子了。
与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相比,韩国无疑要努力得多,产业实力在发达国家集团里都算是出色的。但是论起生活水平,就差太多了,国民压力大,内卷竞争过于残酷。而且这种努力,似乎不太可能有很好的结果,反而似乎陷入了与中国企业的缠斗之中,失败的概率很高。
让韩国企业继续努力拼搏,在美国帮助下打败中企,这不是可行的出路。韩国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大企业的“套路”,在全球曾经有效,但是面对中国企业,不仅无效反而是劣势。韩企在全球发起价格战,在发达国家里还算有威力,但是和中国企业毁灭性的价格优势相比,不是一个概念。
特别是在近年来日益鲜明的“百年未有的大变局”中,韩国根本算不上多重要的力量,反而面临很大的困境,最明显的是资源短板将严重限制韩国的行动能力。
韩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,在发达国家中算是混出头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技术,面对中国技术体系全面崛起的横扫之势,已经不算是稀缺资源。对中国从大额顺差转为最大逆差,就是这种技术竞争力不稀缺的表现。甚至日本也是如此,两个制造业大国都面对了贸易逆差扩大的困境。而中国并没有太在意与日韩竞争,始终都是盯着美国的破坏与威胁。韩国难以与中国竞争,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,很容易判断出来。
同样以制造业为发展核心,中国何以顺差巨大一再攀高?韩国为何转为逆差?原因不在看上去很美的高科技领域,而是不起眼的中低科技领域。韩国放弃了,中国没放弃,实际利润不低。
中国2022年出口商品种类与金额
如果中国只靠韩国那些出口品种,也是会逆差的。有钢材、集装箱、塑料制品、玩具、家具、鞋靴、箱包、服装、纺织这些传统行业的5万亿人民币出口额,再加上汽车、平板、手机、集成电路、计算机部件等行业(韩国将之视为出口主力),这才实现了巨额贸易顺差。
例如不起眼的塑料制品,脸盆、衣架这些,生产难度看似不高,出口额却超过1000亿美元。韩国要是能有这样一个行业补一下,就不会有逆差了。但是这没法做,涉及的行业基础太多太杂,韩国不太可能分出许多人力资源去从事这些行业,地方都摆不开。韩国只能将这些看着中低端的领域放弃,在高科技领域厮杀,并且相信能拼出一条血路。
中日韩都是资源条件不太好,要靠制造业创收进口海量资源的国家,东亚是全球资源大买家最集中的区域。日韩只靠高科技,当然就不如中国几条腿走路。甚至可以说,韩国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条路,走不走得下去,都成了疑问。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日韩可以维持对中国的高科技优势,一些日韩放弃的行业已经成为历史。对于中国来说,高科技行业赶超只不过是需要的时间较长,做时间的朋友,日韩没有这个信心。
实际中国的竞争还没到全面发力的阶段,要发展的各类行业太多,并没有特别针对韩国,也受到很大技术限制,等于捆着一只手打。但是已经可以有把握地对韩国说,你卷不过的。
对韩国来说,更成问题的是,已经拼到全球最低的0.78总和生育率了,还要怎么拼?努力没有尽头,“地狱韩国”,内卷到死,社会问题真必须做出改变了。
三、以韩国为戒,东亚社会都需要改变
东亚国家都努力工作,学习压力沉重,教育内卷,生育率越走越低。工作时间长无暇休假,旅游都像打卡一样忙着赶路,没有悠闲的生活态度。虽然东亚崛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,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中国也并非都是收获,生育率迅速下降低于日本,只比韩国好了。
如果东亚模式有问题,韩国无疑会是最先出大问题的,人口少、国土小。韩国发展的精神值得尊重,但是代价也触目惊心,国民情绪偏激、男女对立严重、幸福感偏低。
东亚遵循儒家社会的发展原则,经济发展模式有优势。中国经济崛起,预示着东亚会成为全球区域经济竞争的胜利者。日本、韩国经济的崛起还要更早,也有过扬眉吐气精神振奋的时期。1964年东京奥运会、1988年汉城奥运会、2008年北京奥运会,总体气氛都是朝气蓬勃的。但是2020年东京奥运,气氛就大不如前了。
要问一句,产业竞争胜利者的胜利成果是什么?这个问题,韩国尤其为难。韩国几家世界级大公司,实际上股东主要是美国资本。三星集团的绝对主力是三星电子,外国投资者占股本55%,韩国境内投资者只占19%,美国资本占了一半以上的普通股。虽然从运营上来说,是由创始人家族控制的,但应该算是全球化的公众企业了。按中国的标准,这类掌控一堆国家命脉的大企业,居然是美国资本最大,这不可接受。
也许事情根源要推到1998年金融危机,美国资本收购了韩国大企业的大量股本。但这就是韩国企业继续发展的大问题,企业要照顾股东利益,不可能搞“让利于民”的福利操作。韩国大企业拼命发展,大部分收益落入资本之手,无法回报国民。而大企业又会在本国四面出击,垄断行业,消灭本土中小企业,客观上成为外国资本的帮凶。
当韩国全体年轻人的缺省生活目标,变成拼命读书、进入名校、到几家大企业集团打工,社会就诡异起来。学生不眠不休补习刷题,远超中国的竞争程度。而大企业集团并不能解决太多人的出路,年轻人为了发展到大城市奔忙,房价高涨消灭生活希望。这些问题中国年轻人有感觉,但是韩国要严重得多。
韩国青年失业率
东亚应该以为韩国为戒,认真思考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意义,作出改变,主动从内卷结构中解脱出来。韩国年轻人发展出“不婚主义”之类的对抗手段,声称拒绝生出后代给资本家剥削,这只是偏激的发泄。如果韩国无力改变,起码中国要想想,问题在哪。
虽然中日韩人均资源偏少,要发展制造业,但是毕竟奋斗多年,已经算是国际经济中的成功者了。成功了就不宜太苦,要注意平衡。
一个大问题是,避免沦为美国的打手。美国资本驱使韩国和中国打必输的产业战争,还想让东亚成为火药桶,已经成为区域最大乱源。韩国芯片企业,就被美国2022年10月出台的芯片法案(以及后续细则)挤压得很不满,在中国投资被限制。
国际经济区域整合是大趋势,东亚本来应该整合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制造业高地,拥有全球最全产业链和最高效率,是确定性最高的大赢家。而且以中国为中心,能够做到独立自主,可以排除美国金融对东亚的劫掠与干扰,对美元、美债一一清算。韩国企业与中国本就关系密切,来往方便,文化相通,如果以中国为腹地发展,拥有广阔的前景。
中国是畅开门欢迎全球企业的,韩国企业也不例外。但如果韩企自高自大,歧视中国消费者,还有种种莫明其妙的文化自大行为,是不利于在中国市场开拓的。过去几年,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想必有了足够的教训。如果再站上美国围堵中国的战车,那就更为不智。
韩国有识之士曾经发起国民教育运动,让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,不要在偏狭的信息茧房中对中国轻视,但看来韩国人没有太大触动。东亚成为罕见的民间互相仇视情绪浓厚的地区,无法正确看待中国崛起的,以日本人和韩国人为首。
韩国青年求职者驻足观看张贴的招聘信息(资料图) 图源:韩联社
韩国与日本,都无力与中国竞争,国力差距太大。最好的选择就是消弭敌意,促进地区和平,共同发展。韩国与日本仍然有许多优秀的企业,通过努力与协调,必然能在东亚乃至RCEP等更大区域的经济整合中,找到不错的位置。如果作出错误选择,成为中国必须迈过的挡路石,那中国也只有投入资源不计代价地扫平障碍。
实际一些日本与韩国企业清楚局面,愿意在商言商。但是日韩的国内气氛,没有转变过来。但如果美国出现重大危机,如美债、美元垮台,日本韩国就不难作出选择了。
东亚各国需要现实地承认中国的主导地位,减少国家之间的无谓消耗。在经济结构中,也需要真正转向国民福利,而非一味冲击更强的企业全球竞争力、市场竞争力。
竞争力明显最强的中国,之前有学习韩国发展的阶段。但是今后不宜再以韩国为师,而是更多引为戒,不用等待韩国的社会改革,先行动起来。中国人均土地、资源状况比韩国还是好多了,如2022年原煤产量增长10.5%,达到45.6亿吨,超过全球一半。中国有条件,让全体国民过上更好的生活,而非陷入内卷。
其实已经有一些韩国人移居中国,生活条件明显改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如果中国发展好了,提供了不错的生活空间,许多韩国人要移居中国是很正常的事,东亚长相也容易得到社会接受。而移民美国的亚裔就遭遇了种种不愉快的经历,亚裔成为种族仇恨欺凌的对象,一言难尽。因此,中国发展好了,对东亚整体都有重大意义。
中国是东亚的主心骨,中国的发展,必然会对区域内国家有很大的影响。从以韩国为师,到以韩国为戒,这就是韩国的历史作用。
本文2023年4月7日发表于 观察者网 《陈经:对中国逆差大增,韩国企业好日子到头了?》(https://m.guancha.cn/chenjing/2023_04_07_687334.shtml),微信链接:(对中国逆差大增,韩国企业好日子到头了?),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。
■ 扩展阅读
中国电影工业全球地位分析,《流浪地球2》的突破和局限在哪里?|陈经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,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,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,《中国的官办经济》作者,微博@风云学会陈经。
风云之声
科学 · 爱国 · 价值